汉马如何跑出健康?专家送上健康锦囊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5日讯 4月16日,2023武汉马拉松即将鸣枪开跑。本届汉马的赛道沿途设立16个医疗点,47台救护车,配备AED81台,医护跑者100人,医疗人员1065人。每300米设置医疗监测哨点,配置一医一护,最大程度地保障参赛选手的生命安全。
(资料图片)
随时做好紧急救援
“跟前几届相比,今年医疗保障整体‘提档升级’了。”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曾小虎说,主要体现在医疗保障人员要求更高。今年选派的19名医生都是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级别,14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涵盖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康复医学科等科室,他们当中有大部分是参加过历届汉马医疗保障的“老兵”。承担1个医疗点、12个监测哨点,3个警医联动摩托车机动急救单元的医疗保障工作。
此外,医院随时做好紧急医学救援准备,急诊科、手术室保持适时待命状态,准备救护车1辆以备应急,并预留20张应急床位,包括骨科、心血管内科、icu还有急诊病房,需要救治的人员全部走绿色通道。
汉马开跑前夕,武汉市第一医院在内的多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应急救治备勤医院开展培训及应急演练,让每一名医疗保障参与人员熟悉现场保障方案,进一步提升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能力,应急救治技术能力,全方位医疗保障为汉马保驾护航。
提前完成赛道踩点
一警一医一骑,背着除颤仪,随时待命,一旦接到呼救,立即坐上摩托车,最快速度冲去“护心”。44岁的医生周炜是汉马警医联动摩托车急救单元的一员,今年是他为汉马护航的第五年。13日,他和搭档刚完成了赛道踩点。
“今年驻点在楚河汉街(赛段21公里处),第一年在长江大桥,后面几年都在东湖绿道。”自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举办,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周炜被科室选中,担任机动急救人员。
一名交警、一名医师(副高职称以上)和一辆警用摩托,携带AED和外科急救箱,组成了警医联动摩托车急救单元。他们在赛段全程机动分布,负责赛段中出现的紧急医疗情况及时开展救援,直至参赛队伍最后一个人经过后,按指令随跑至终点。
“汉马是城市的节日,看到选手跑步的时候,我们也感受到了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周炜说,“前4届我们没有进行心肺复苏的救援,这是一个最好的结果。但我们还是时时刻刻要保持高度紧张。”
本周,周炜参加了市卫健委组织的赛事保障现场急救技能培训,通过心肺复苏、心脏按压、呼吸球囊使用等考核,为护航参赛选手的健康已做好充分准备。周炜对将参赛的选手们发出健康提醒,根据身体情况,量力而行、适可而止,跑步过程中,如果出现胸闷、胸痛、黑矇,以及明显的呼吸困难,就要停下来了,不要强撑。
专家给出备战锦囊
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方禹瞬为跑友带来运动健康讲座。
“跑步落脚点不对,容易造成关节损伤,落在哪个关节受力最小呢?”14日,武汉市第四医院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方禹瞬在武汉马拉松博览会展开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为广大跑友送上健康锦囊。
健康跑、半马、全马,如何评估自己能挑战什么距离和强度的跑步?方禹瞬告诉大家,可以通过计算三个指标衡量:心率、最大耗氧量、代谢当量,其中心率是最简单有效的指标。现场他教跑友计算公式和方法,13公里健康跑、21.0975公里的半马、42.195公里全马的心率推荐分别是:92%-94%MHR、85%-88%MHR、80%-85%MHR。
针对大家关心的跑步是否伤关节的问题,方禹瞬分享权威性研究得出的结论:有短跑经验、既往受伤史和高BMI指数的男性增加了跑步相关损伤的可能性。高BMI指数的跑者会增加肌腱、软骨损伤和骨挫伤的风险,肥胖人群(BMI大于等于28)建议先通过“吃和动”降低BMI再开跑。
“跑前热身、采用正确的跑步方式、跑后科学放松可以避免跑步带来的损伤。”方禹瞬介绍,脚落点在身体正下方,关节受力最小,可减少损伤风险。跑后可以按照5个步骤进行放松:慢跑10—15分钟,快步走3—5分钟,拉伸5—10分钟,及时补充水和能量,泡沫轴辅助放松。
作为本届赛事独家合作运动康复医院,2023武汉马拉松与武汉市第四医院联合打造《汉马健康之家》栏目,将在武汉马拉松博览会带来三期讲座,科普运动健康与预防运动损伤等知识。现场展位还为广大跑友提供运动康复知识、运动功能检测、运动伤病咨询等服务。
(长江日报记者江梦晴 通讯员张梦石 马遥遥 杨京)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