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来自五湖四海的思念——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英烈见闻
新华社沈阳4月4日电题:来自五湖四海的思念——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英烈见闻
新华社记者于也童
陈寿玉推着轮椅上76岁的父亲陈六街,沿着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的环形烈士英名墙一点点寻找。清明节前夕,父子俩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的老家跋涉千里来到沈阳,只为找寻烈士英名墙上“陈福平”三个字,看一眼那阔别已久的亲人。
【资料图】
“爸爸离家时,我还不到2岁,他这一走再没回来,我多想再看他一眼。”陈六街说。
3月30日,陈六街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找寻父亲的名字。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清明节前,记者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走访看到,这里汇聚着五湖四海的思与念,有的人跨越千里只为“见一面”,有的人把思念化为饱含深情的信。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长眠着包括邱少云、黄继光等在内的123位志愿军烈士。2013年,中韩两国达成将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中国的协议。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913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安葬于此。
陵园中的烈士英名墙上镌刻了19万多名烈士的姓名。虽然他们当中许多人走后,连一方青冢也没能留下,但他们永远被人们铭记。
一缕忠魂,一份思念。“烈士故乡遍布五湖四海。有的烈士家属会亲自来陵园,但他们中大多数人上了年纪,经不起奔波。考虑到家属的难处,我们开展了‘代祭扫’活动,可以帮助大家献花、读信、擦拭墓碑。”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讲解接待科科长王春婕说。
纯白的茉莉花拼成白鸽,口中衔着一支翠绿的橄榄枝、瓶子里装着几颗青橄榄和清香的茉莉花茶……这是吴玉成给伯父准备的一幅特别的画。“橄榄是我们家乡特产、茉莉花是福州市花,画的下方我们用榕树叶、家乡土、榕树根拼成了‘致敬英雄’四个字。榕树是我们家乡的市树,也寓意他终于落叶归根,回归祖国怀抱。”
吴玉成的伯父吴雄奎,是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人,1953年7月牺牲在异国他乡。2020年,吴雄奎的遗骸从韩国迎回,经有关部门组织DNA信息比对,2021年和弟弟吴奎俤、侄子吴玉成认亲成功。
“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王春婕说,工作人员会在清明节当天,把这幅画摆放在烈士英名墙“吴雄奎”烈士的名字下,传递好每一份思念。
“几十年来,家乡发生很多变化。您当年离家走的乡村泥泞小路,已是平坦道路了……如今,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离不开您和千千万万的战友抛头颅、洒热血……”这是烈士林水实的家人从福建寄来的家书。“当时叔公身上绑着炸弹,在战友们的掩护下,爬到敌军坦克下引爆,我们不会忘记他。”林水实的侄孙林艺辉说。
“家书传情,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从全国多地寄来的很多家书,字字句句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深情。”王春婕说。
座座石碑矗立,棵棵松柏无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还有许多群众自发前来祭扫,献上一束白菊、亲手擦拭墓碑、在烈士墓前深深鞠躬。“我是从安徽来的,虽然旅途远,但就是想来看一眼英雄们,为他们献上一束花。”从安徽来到沈阳祭扫的刘义东说。
3月30日,一位市民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先烈。新华社记者杨青 摄
“受爷爷的影响,我参军了。如今我的儿子也成了一名军人,正在西藏服役。这种传承是对先烈的崇敬,对亲人的思念,更是一种使命。”陈寿玉说。